央广网平顶山10月10日消息(记者胡晓辉、通讯员焦萌)“要说咱们王店村变化最大的贫困户,那当然是‘懒汉’王松贺啦!”日前,记者来到叶县廉村镇王店村,问及村里变化最大的贫困户,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个名字。
王松贺今年50岁,家中3口人,妻子腿部残疾,一直干不了重活,儿子也早早辍学在家。一家3口就靠着3亩多地的收入维持生计。
农村有句土话叫“越穷越懒,越有越干!”,说起两年前的王松贺,村民们直摇头。
“前几年过年都是借钱对付着过的!侄子侄女来看我,连个压岁钱都给不起。”回忆起之前的生活,王松贺感慨万千。
2016年,就在王松贺对生活失去信心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高要秋主动找到了他,想方设法帮助王松贺重振精神,脱贫摘帽。
王松贺没有其他技术,却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了解这一情况后,村干部鼓励他还是得从土地里刨食。
要想脱贫致富,仅靠自己的二亩三分地可不行,王松贺想再流转几十亩。可由于之前“好吃懒做”的形象,很多人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后来,在村“两委”的担保下,王松贺成功流转了30多亩土地,通过村上互助资金贷款,种上了17亩辣椒。
“这次辣椒收了之后,就要种麦子了。麦子背垄要留着,等到明年四五月间种辣椒,麦子收获时,正好辣椒出苗,也不耽误收割。”王松贺介绍起种植技术一套一套的,“这都是技术员交我们的!现在我种好辣椒的信心更大了!”
原来,这几年廉村镇一直鼓励、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辣椒为主的特色农业。镇上为了鼓励种植辣椒,还给他们聘请了专业的技术员来指导。
王松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辣椒正常产量约3000斤,纯收益在1500元以上。光这一项下来就能收入2万余元。”靠着这十几亩辣椒,王松贺打了一个漂亮翻身仗。今年,他已向村上申请脱贫。
现在,每天早上,王松贺5点钟就起床开始到地里忙碌。“松贺简直像换了一个人。现在正干了,人也更精神了。”高要秋说。
今年,王松贺又流转了40亩土地,还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家里也新添了空调、冰箱,种罢麦子还准备盖新房。儿子也改变不少,主动外出打工……对于现在的生活,王松贺感慨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