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多年的省人大代表,我的提案一直围绕一个话题,那就是养老。今年我的建议依然全部有关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普惠养老模式的探索, 长期护理险试点的建议,就是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受一个有尊严、有幸福感的晚年。

2020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试点阶段从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包括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在内的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开封市有幸第一批纳入试点城市,将对河南普惠养老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发展。
而郑州作为河南省会,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截至目前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经位列新一线城市规模,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随着首批援建工人步入老龄、随子女再郑生活的老人日益增多,郑州市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严峻的老龄考验。
据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专家提供的研究数据表明:60岁后老人的慢病携带率高达90%,而残疾率占比达30%。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机构数量多外,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养老服务水平也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具备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基础。2019年,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民政部联合发起《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地方政府支持政策18项必选项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因此,我建议,希望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在郑州市选择部分区域同步探索实践,为下一步国家全面推广应用长期护理保险提供宝贵的工作经验。
老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除了关注长期护理保险,我还希望有一项调查——我们的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养老机构普遍实行封闭式管理,老年人的“行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面对秋冬疫情,面向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再次进入一种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不过,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在机构集中养老的老年人,在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仍向往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养老生活,而庞大的老年群体,意味着更加多样的养老需求。
真理来源于实践。因此,我建议可优先选择郑州、许昌等普惠养老试点城市,由政府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交由专业机构负责落实,通过指导、带动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入户调研,对老年人口、现状及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最终形成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调研的老龄数据同步对接到养老平台,通过分析比对从而确定为十四五养老产业战略布局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出台及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一系列智能化线上服务和 智慧养老产品进入市场,新技术可以为养老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2019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2.3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未来社会中和智慧养老相关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但智能化产品想要“深耕”养老领域,关键要掌握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精准的服务需求更利于产业的精准布局。
养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执着于养老,与我本人的经历有关,我曾经为我的生父寻找 老年公寓安置,那时候才发现很多老年公寓如此破败凄凉,住在这里要想享受一个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是不可能的。就是那一年,我进入了养老行业,后来成为人大代表,也一直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今年我专门增加了在养老从业者中推行“孝道课堂”的建议。
养老、家政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服务人员进入门槛比较低,这与市场供需关系不平等密不可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很多都是注重技能培养,很少做职业道德培训。养老从业者的工作论技能或许没有更深高精尖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打交道,很多养老机构表现优秀的从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良有爱心,这与个人的知识、能力关联其实不大,他心中有爱,就会主动学习。
我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在养老从业者中推行“孝道课堂”,让更多从业者熟悉我们新老二十四孝的故事、唤起他们的感恩心、恭敬心,在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职业道德教育,最终受益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