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春节前夕,我的姓氏文化研究文集——《姓氏文化探略》一书付梓出版。在这年头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手捧着厚厚的、沉甸甸的、散发着清新墨香、来之不易的新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如同波涛汹涌奔腾的江河,久久难以平静。
癸卯年春节前夕,我的姓氏文化研究文集——《姓氏文化探略》一书付梓出版。在这年头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手捧着厚厚的、沉甸甸的、散发着清新墨香、来之不易的新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如同波涛汹涌奔腾的江河,久久难以平静。
我涉猎姓氏文化时间不长,才有十来年的光景。与其真正的“接触”,是在2013年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其实,此前自己的“田姓”早已与中华姓氏连在一起了,也与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是,就其文化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更谈不上“研究”了。2013年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我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负责研究会的日常工作。后来,还兼任会刊《商丘姓氏文化》的主编。特别是2019年6月研究会换届接任会长后,使我有了更多涉足“姓氏文化”的机会,更多地接触到不同的姓氏,更多地参与姓氏文化的探讨和交流,为我学习和研究姓氏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古老的姓氏文化之概念及内涵,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知。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上古,延续至今,连接着百姓千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的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成了一个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的文化体系。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盛、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石。因此,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我的自豪感,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提高了我研学的自觉性。“走进”姓氏文化,还是从披览《归德田氏家乘》,研究归德田氏家族文化开始的。追根溯源,又涉及到天下田姓,然后再慢慢扩展到“百家姓”。十多年来,对姓氏文化这门“新学科”,我是边学习,边探讨。自我总结起来,是有所长进,有所收获,有所受益,有所积累。这本付梓出版的《姓氏文化探略》,可以说是我这些年来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的知识沉淀和积累,也是我的姓氏文化“学研笔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近120万字。探源姓氏的形成发展,追寻祖辈的繁衍脚印,承载着自身的姓氏崇尚敬仰及几千年家族的血脉,是家族历史、文化、信仰、品性、修养、个性、容貌的集中体现。几乎涉及到中国大部分姓氏,为中华姓氏文化精华的浓缩。这些“成果”,是从浩瀚的姓氏文化中“捞取”的,也是一点一滴“啃”出来的、“攒”出来的。在探研之中,曾遇到不少难题,特别是《百家姓》姓氏起源、百家姓图腾释解、《归德田氏家乘》中的圣旨、旧谱序、跋语之注译等。面对这些文化中“老古董”,我这位才识浅薄的“草根”,一时感觉难以负重。但我始终没有放弃,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以超越自我的毅力,破解了一道道难题,攻克一道道难关。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毕竟做了一番探究,使自己受益匪浅。艰辛的学研过程,其实就是自己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锤炼了意志,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之金句,以及“十年磨一剑”之谚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商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据有关资料载,“三皇”之首燧人氏首创“风”姓,被奉为“燧皇”;五帝之一的帝喾一系派生出1249个姓氏,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商族人的子姓繁衍出3376个姓氏;微子启封商建立宋国,以国为姓,后派生出数百个姓氏,仅葬有宋氏三公的“三陵台”,就派生出近百个姓氏。在宋版《百家姓》504个姓氏中,有242个起源于商丘。商丘成为千余姓的寻根、拜祖之地。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为我们开展探索与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条件。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商丘的姓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许多姓氏家族建宗祠、修家谱、搞联谊,开展多种根亲文化活动,涌现出一批姓氏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他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姓氏、不同岗位、不同职业,是“姓氏文化”把我们汇聚、联系在一起,不少同仁还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在平常的探研和交往中,彼此之间不仅有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有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还有工作上的帮助与支持。我在姓氏文化探研中的点滴“收获”,是与他们分不开的。例如:商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文化学者刘道明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关心、支持我市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受邀参加此项活动,发表演讲,给予指导。在《姓氏文化探略》即将付梓之际,他又以《正心明道与修身齐家》之佳文,为我作序。在此书编辑过程中,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刘万华博士,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商丘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王文博教授为该书精心设计封面,同时题写书名。烟涛书坊进行了认真的编排和精美的装帧设计。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的许多同仁、同事对此书的出版,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迫切要求,表示出十分地关心和关注。此时,我为自己十多年的心血付出感到欣慰,也对曾经帮助、支持过我的领导、老师、同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与广大姓氏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一道,继续在“姓氏文化园”里耕耘,深入挖掘、探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