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宗亲网欢迎您!
www.zhws.net.cn
  • 程霞讲|中国姓名史6
  • 王秀英:推动氢能产业转型升级
  • 为了食品安全 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王健林:少谈一些什么高大上的管理理念,赚钱活下去才是王道
  • 王傳福比亚迪·中国第二家“华为”正式诞生!
  
家谱中的郡望
来源:大谱师 | 作者:王大良 | 发布时间: 2020-06-12 | 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郡望,如果从更深层意义上看,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居住地所在郡, 另一是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只有有了郡和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才能被称为 郡中望族,简称郡望。



      《元和郡县图志》《永嘉郡志》


      二者都是名称与“郡”有关的历史文献


      从历史上看,郡望的基础“郡”是在春秋时期出现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一 种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强盛,特别是秦、晋、 楚等强国不断开疆拓土,需要对新占领的地区进行管理,于是便创立了“县”“郡” 等行政建制,用 以代替传统的封建制。秦灭六国后,正式“废封建置郡县”,后来的汉代也“汉承 秦制”,直到唐代中叶以前基本都采用郡县制。至于“郡”的数量,在秦朝统一时 是 36 郡,后来增加到 45 郡。西汉时,郡 103 个,东汉有郡 105 个。东汉以后到隋 朝统一以前,由于国家基本处于战乱状态,郡的数量变化无常,到隋朝统一时已达 到 680 个。为了便于管理,隋文帝下诏废除了其中的 500 多个郡,并把郡名统一改 为“州”,隋炀帝又把“州”改回“郡”。在隋朝灭亡以前,全国的郡共有 190 个。


      隋朝之后,唐高祖又把“郡”名恢复为“州”,唐玄宗又改“州”为“郡”,在全 国设立 328 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复改“郡”为“州”,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改名,从此“郡”作为行政建制正式废除,此后所谓的“郡”都不过是对此前历史的追溯而已。


      郡望便是以郡为基础而形成的。郡县制度盛行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家族制度中 的门阀世族制度盛行阶段。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每个郡中都会有几个著名家族。由于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其他家族所没有的特权,因此,就一个郡而言,他们也都是 郡中被人仰望的家族。与此同时,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了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 他郡的同姓人,也会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郡名,从而形成郡望。在这种情况下,郡 望成了表明身份地位的代名词,具有了专指性。如李姓人喜欢用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相标榜,意思就是在告诉别人,只有出自陇西郡或赵郡的李氏家族是名门望族,除此之外的都不是。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知名于汉魏至隋唐这一郡县制度作为地方主要行政制度时期,在天下李姓中最有资格以郡望相标榜。


      郡望作为家族出身和身份的标志,在郡县制度实行时期用来标榜和炫耀,其实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当然也有多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在西晋末年以后,由于北方发生大乱,一大批拥有北方郡望的人随晋宗室南迁,他们显赫的家世在原籍人所共知,用不着自行标榜;但迁到新的地方以后,就必须通过向人标榜才能为其所知。如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是望族,其他地方的李氏就不是;天下的李姓人如果因同样的原因迁到同一个地方,如果不以原籍地望相区分,人们就不会知道他原来籍贯和身份,就不再会把他当作贵族。


      正因如此,在大批拥有北方郡望的贵族南迁以后,朝廷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专门为他们设立侨郡,使他们能够在新到之地继续保持原有的社会影响,并以此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开来。不仅如此,当时无论是朝廷选官还是社会上婚嫁都重视郡望,不同郡望的人即使是同姓也不能担任相同的官职;朝中最显赫的官位也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在社会上,拥有著名郡望的人与一般百姓之间也有严格的界限,甚至拒绝与一般百姓交往,不得不交往时也拒绝同起共坐,更不会相互通婚。最著名的例子如《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两家的婚姻,因为张生出身于西洛,不是海内望族,就无法与博陵崔氏这样的著名郡望相匹配,因此才会有崔莺莺之母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加以反对。正是由于郡望拥有实际的政治、社会价值,在魏晋以后至隋唐时期,人们不得不重视它。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