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企业家的发声引起热议,一个是马云在上海关于金融的发言,特别振动人心。
我们太需要那些敢于创新、提出不同意见的带头人了,有人说马云的蚂蚁公司赚了很多钱,但赚钱不是罪过,关键是看他们创造了什么价值。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人什么企业是洁白无瑕、完美无缺的呢?
还有一个是“沉寂已久”的王健林,他在“2020天府论坛”的演讲中表示:
对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少谈一些什么高大上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回归本质,下大力气抓成本、抓现金流,保证企业活下去、活得久才是王道。
太实在了。
提起王健林,难免会让人想起“一个小目标”的段子,记得我以前还写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当时网上很多人在调侃、戏谑,其实由对话的语境来说,王健林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毕竟,现代人哪个不为钱忙?哪个不为钱心慌慌?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这几碎银两。
赚钱是非常实在的事,人间烟火,处处都是关于钱粮和生计。
当然,“一个小目标”也不能成为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做人做事不能一切向钱看,生活不能金钱至上,人生不能是以金钱为中心。
《小时代》那种完全物化的价值观,真的不值得、不能够被提倡。
但从“小目标”到“抓现金流”,王健林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非常实在,非常接地气。
相信这一年来,很多中小企业老板都对王健林这番话心有戚戚。
公司是车,现金流是油,车要是缺了油,真的是寸步难行啊。
在“首富”群体中,像王健林这么强调“钱”的貌似不多,比如马老师对钱就根本是无所谓的态度,“我对钱不感兴趣,钱有什么用?”
所以,王健林应该是跟马云玩不一块去,尽管他们都是郭广昌的朋友,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差异非常大的。
“小目标”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后,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说华为任正非也批评王健林了,证据是任正非的一个讲话:
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然后也不干活,然后动不动就搞个小目标就挣很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你还能刨出一种精神来,我觉得这才是留给后人的这个宝贵财富。
但任正非是批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他是希望年轻人能有超越金钱追求之上的精神。
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任正非跟王健林还是有类似观点的。曾有人问任正非小企业学华为的事,任正非就曾表示,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
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
如此,中国还可以成长出更多的“华为”。
从这点来说,王健林也是在强调做企业的本质问题,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创新、勤奋和坚持,特别是现在,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过去那种“追风口、赚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整体都进入了赚辛苦钱、赚慢钱时代,暴利、赚大钱时代一去不返。
创业者要做个理智的成年人,不要对人对事先入为主,把这个世界标签化了。
我们应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从善如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别人说得对,我们要身体力行,别人说的不对,我们就“无则加勉”。这样人的进步才会比较快。
做企业真的是不能自欺欺人,钱是最现实的东西,钱最能让人疯狂,也最能让人清醒。要知道,钱是赚来的,也是省来的,降本增效永远是做企业最本质的动作逻辑。
不管什么时候,现金流的健康都是根本,为此,我们在重视钱的基础上更要超越钱,明白只有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满意,自己才会赚到钱。
所以,我们要真心诚意做好产品和服务,真心诚意去对待客户,不要让钱闪花了眼,也不要迷失在花里胡哨的管理上。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得合伙人,得天下!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
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
你的公司是否天天上演三国演义,员工不听话可以让他转铺盖走人,股东不合怎么办?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合伙人时代:以华为、阿里、碧桂园、旭辉地产、海尔、韩都衣舍,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培养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误区一】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误区二】平分股权:
据调查,企业股权结构易产生纠纷的3大情形: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1/3、1/3、1/3的占12%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50%、50%的占17%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40%、30%、30%的占16%
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失去市场机会!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权激励的作用:
1、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
2、解放老板、业绩倍增;
3、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机制;
4、人才战略梯队、吸引同行人才。
企业有5条生命线条线:
1、67%老板有完全控制权;
2、51%老板有相对控制权;
3、34%老板有一票否决权;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
5、10%可以申请 解散公司。
企业家不懂股权筹划,将面临8大痛苦问题:
1.哥们变仇人;
2.同床异梦,同室操戈;
3.养大儿子叫别人爹 小肥羊管肯德基 叫爹;
4.竞争对手挖墙脚;
5.团队工作效率低下;
6.错过合作机会.失去融资功能;
7.影响上市大计;
8.再好的项目都做不大。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控制:
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却能手握大权。股权是企业的命脉,是老板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
企业不大,智慧不够
只要你公司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就会涉及到股权机制分配设计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有员工,高管,
就会涉及到股权激励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后期有项目需要运作,上市,
就会涉及到股权投融资的问题…
然而……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当你抬头一看,却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所在的行业己经衰落,战略大方向也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