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宗亲网欢迎您!
www.zhws.net.cn
  • 程霞讲|中国姓名史6
  • 王秀英:推动氢能产业转型升级
  • 为了食品安全 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王健林:少谈一些什么高大上的管理理念,赚钱活下去才是王道
  • 王傳福比亚迪·中国第二家“华为”正式诞生!
  
河南王姓文化资源述论 | 李立新
来源:第十一届故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论文集 | 作者:李立新 | 发布时间: 2023-09-26 | 8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立新在第十一届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上讲话


作者介绍: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王姓是中华第一大姓,人口超过1亿,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中王姓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共有979.8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9.9%。


河南是王姓人口第一大省。中华王姓起源主要有三支:姬姓王氏、子姓王氏和妫姓王氏,均发源于河南。河南洛阳偃师、新乡卫辉、商丘、周口淮阳是重要的起源地,开封、信阳固始等地是著名的郡望地或迁出地,都是中华王姓的寻根圣地。


洛阳偃师是中华王姓的主根主脉所在地


姬姓王氏望出太原、琅琊,是当今中华王姓主干,奉周灵王太子晋为始祖,河南偃师缑氏山是其祖根地。


太子晋是王姓诸望中最著名的太原、琅邪两大支派的祖先,他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为周灵王的太子,其事迹散见于《逸周书》、《国语》、《楚辞》、《列仙传》、《风俗通》《潜夫论》等文献。王子晋生长在东周的国都成周(今洛阳市),据说他幼有成德聪明博正,温恭敦敏。当时称霸于北方的晋平公派叔誉入周朝贡,曾与太子晋辩论,五称而三穷。回去禀告晋平公说,太子晋才十五岁,但才识过人,能言善辩,我不是他的对手,并建议趁早归还已侵占的东周土地,否则,会有祸乱降临到晋国。师旷在侧,很不以为然,请求入周,再辩太子晋。从天地万物,圣贤君臣,一直到立国之道,安民之策,最后师旷深为折服,并说:“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回晋国后,在平公面前赞不绝口。然而,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水泛滥,威胁王城,灵王要派人雍塞二水,太子晋力陈不可,主张采用大禹治水之道,因势利导浚通水道。灵王非但不采纳,还废掉了他的太子名位。太子晋并未因此消弭,反而被抬升为神灵式的人物。《逸周书》载,他可以预知自己寿命的长短;《列仙传》云:太子晋喜吹笙作凤凰鸣,神仙浮丘公将其接到嵩山上,30余年后,对人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届时,果然乘白鹤驻立山头,向世人挥手而去。后人于缑氏山下和嵩山之上为其立祠立碑,表达怀念与崇拜,并因他而产生了王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潜夫论。志氏姓》云:“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刘禹锡《王质神道碑》曰:“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而天仙,时人号曰王子,因去姬为王氏。”在河南偃师缑氏山,现存武则天亲笔书写唯一碑刻《升仙太子碑》,碑文创作于699年,共2000余字,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歌颂武周盛世,表达出对仙人长生不死的向往。无论官修史书,还是私撰名著,均以太子晋以王姓祖先。其后人是诸王姓中最为繁盛的支派,当今王姓人十之七八都自认是太子晋的后裔。


商丘是中华王姓最早的祖根地


子姓王氏奉王亥和比干为始祖,祖根地在商丘和卫辉,望出天水、东平、新蔡、新野面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汲郡,是中华王姓最早的一支。


郭沫若认为阙伯就是商朝的始祖契,《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述文献显示,商祖契被帝尧封于商丘,从此开创了子姓商族。因此殷商的子姓发源于商丘,子姓王氏是中华王姓重要的一支。经典姓氏著作一般追根于王子比干,而王亥不仅是子姓,而且早于比干近千年,可以说王亥是中华王姓起源最早的一支——子姓王氏的第一人。王亥名字中的“王”虽然是原始王权的含义但王姓既有因王子王孙而得姓,王亥作为中华王姓的远祖在文化认同上是顺理成章的。王亥是中华王姓远祖,是见诸文献的子姓王氏第一人。王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为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商业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殷商的先公先王中,有商契(玄王)、王亥、王恒等三人称王,其时商是夏王朝的一个诸侯邦国,其王权是一种只支配本邦的“原始王权”,王亥称王,说明王亥是先商社会进入国家的最早之王,显示出商族的原始王权样式,透露出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和文明起源信息。王亥主要活动在南亳,即今河南商丘一带,王亥服牛,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成为最早的商人,"华商始祖"之誉实至名归。


新乡卫辉是子姓王氏重要的寻根圣地


比干之后是子姓王氏的重要一支,出自新乡卫辉。《通志·氏族略》"以爵为氏”:“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元和姓纂》:“天水、新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王比干子孙,号王氏。”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因他与纣王的父亲帝乙同为商第29代帝王文丁之子,所以被称为王子。比干在纣王时官至少师,与微子、箕子合称商朝三仁。纣王后期昏庸无道,国家衰落,比干十分痛心,他上朝强谏,最终激怒了纣王,被剖胸挖心。王子比干为国献身,死后葬在国都朝歌附近,即今卫辉市城北7公里的比干庙村旁。他的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为姓,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批子姓王姓。


周口淮阳是妫姓的起源地


妫姓王氏望出北海、陈留,奉陈胡公为始祖,祖根地在淮阳。《通志·氏族略》认为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追本溯源,妫姓之王氏,远祖是虞舜的后畜满,因舜所在的有虞氏部落姓妫,故而称妫满、满的父亲阏父,在周文王时任陶正,并为儿子满娶了文王长女太姬为妻,周武王灭商之后,大封诸侯,妫满因是王室姻戚之故,被赏赐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市)一带,建立了陈国、妫满的后裔因封地而改姓陈,陈国历20世,26代君王,立国588年后被楚国灭掉。其国势强盛时,曾与郑、蔡同称中原大国,有天下名邦之誉。春秋中期,陈国发生宫廷之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逃难到齐国,因为在新地方"不欲称本国故号”,或是因为在齐国“始食菜地于田”,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陈完故又名田完,下传五代至田乞,任齐景公大夫,施惠于民,大得人心。后与人联合赶走齐君晏孺子,拥立悼公,独揽朝政。田氏历任简、平、宜、康四朝,皆为宰相,垄断齐国政权,至田和终于废齐康公自立,称齐太公建立了田齐王朝。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共传八君,立国184年,直到为秦国所灭。齐国的末帝齐王建,亡国后被迁至共县(今河南辉县市),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升的儿子安,在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刘邦建立汉朝后即失却了王位,其子孙为了纪念祖先当年称王,便以王为姓。齐王建的次子田桓的后代也改姓王。第三子田轸因徙陈国故地而复姓陈。胡公满及其子孙称王于陈国,都于宛丘,是妫姓的黄金时代,因而宛丘(淮阳)被当作妫姓之王氏的重要发祥地。


开封"三槐堂"是王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堂号


王姓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巨族世家,有很多郡望堂号,最为著名的是开封“三槐堂”王氏,是除赵姓皇族外北宋朝的第一大族。三槐王氏属太原王氏一支,开基始祖是王言。王言始居于山东大名府莘县,唐末时任黎阳(今河南浚县)县令,王言之子王彻于后唐中为状元魁首官至左拾遗。王彻之子王祜,年轻时即以文章词学名振京师,历任宋太祖、太宗两朝,以才德闻名,不为个人前途而以全家百口人性命担保大名镇守符彦卿,传为美谈,名声更振。他亲手在庭院中栽种三棵槐树,并预言后代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孙果然兴盛显赫,其子王旦,官至宰相,进位太保,居三公之首。因此族人将祠堂命名为“三槐堂”。三槐堂在开封城东,著名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篇《三槐堂铭(并序)》,文中有“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之句。此后,宗族迅速崛起。王祜有三子,号为三大房。各支子孙番盛,大多为官。其中以二房王旦一支显贵无比。王旦是北宋最杰出的宰相,其三子雍、冲素也都是北宋有名的人物。季子王素一支最为杰出,其有九子,官宦屡出。南宋末,三槐王氏纷纷向各地特别是南方迁徙,散居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信阳固始是闽台海外王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承载地。


闽台和海外很多王氏尊奉闽王王审知为始祖,信阳固始是其祖根地。唐末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率部自河南光州固始南下入福建,拓荒八闽,称王建国,开创了赫赫东南巨族成为当今闽、粤、港、台及海外大多数王氏的共祖。唐末琅邪王氏第38代孙王琳之子名王晔,唐德宗贞元年间,任河南光州固始县令,善政及物,去任之日,民爱其仁,阻道挽留王晔遂以固始为家定居。经四五代已成大族,至王恁时虽务农但颇富。恁有三子王潮、王审邮、王审知。兄弟三人气度非凡,乡人号称“王家三龙”。王潮曾任固始县佐使,黄巢起义爆发,光州屠夫王绪聚众起兵,攻占寿州,光州三兄弟入伍,王潮为军正。随军南下,转战赣粤,进入闽南。王潮受众人之推取代心胸狭隘之王绪成为首领,尽有福建五州之地,奉唐朝命为福州威武军节度使。潮去世后,三弟王审知接任,王审邦任泉州刺史。唐朝亡,梁朝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在他统治福建长达30年间,自奉俭约,为政以德,劝课农桑扩修城池,深得民心。中原各地战乱不已,残破不堪,而福建则是一派升平景象。王审知还屈尊求贤,广揽人才,兴办教育,不但开启了闽地文明,而且吸引了大批中原学者名流,致使八闽文学之盛为五代十国之冠。荒蛮闽地,经王氏的开发,变成了“海滨邹鲁”。由于杰出的贡献,王审知被尊为“开闽第一人”。他去世后,其子正式建立闽国。史载王审知有干二子,分别掌管建州、泉州、罗城、韶州、洪州、光州、饶州、易州、建州、虔州等地。王审知的后裔遍布闽、台、江、浙、粤省,明清以后,更纷纷向港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发展。


中华王姓起源主要有三支,出自姬姓的王氏、出自子姓的王氏和出自妫姓的王氏,均发源于河南。另外,中华王姓堂号中最知名的三槐堂出自开封。闽台王姓奉闽王王审知为祖追根于固始。所以河南偃师、商丘、卫辉、淮阳、开封、固始,均为中华王姓寻根谒祖圣地。


李立新(中)与本网主编王宗哲(右一)在第十一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上合影


摄影:程霞


欢迎关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